保护区编号

35FQ1000

地质遗迹编号

JDFQ1001

地质遗迹名称

碎屑沉积物剖面

照片号

JDFQ1001

地理坐标

经度:117°02′10.20″

地质遗迹类型

地质剖面大类、典型沉积岩相剖面、狐狸洞沉积物剖面

纬度:26°00′52.60″

高程:300m

基础数据

长度:20m

宽度:4m

高度:

备注

厚度:约5m

地质遗迹描述

狐狸洞位于NW向九龙溪河谷的NE岸大排顶山(976m)南部之白马岩下部,洞底碎屑沉积物经开挖剖面层次清晰,自上而下为:

全新统:灰色粉土含少量细粒和岩屑,厚0.8m;浅灰黄色钙华,厚0.8m

上更新统:灰黄色角砾,厚0.7m;灰黄色含细砾砂质土,厚0.8m;灰黄色粉土,厚0.4m;淡红黄色钙质角砾岩,未见底,揭露厚度1.2m。

洞中所见地层岩性与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江西等地的更新世晚期的洞穴堆积物相比是十分类似的。

实景照片

1.灰色含角砾粉土;

2.石灰华质含角砾粘性土;

3.中、粗砂岩;

4.灰黄色含细砂砾沙质土;

5.灰色含角砾粉土;

6.角砾;

7.石炭系船山组灰岩







碎屑沉积物剖面图

保护等级

省级

科学价值

自然完整性

完整

稀有性

稀有

历史文化价值


美学观赏价值

一般

环境优美性

较好

通达性

保护现状

已保护

建议保护措施

保持自然状态

调查人:黄茂鸿、卢传亮、孟耀

审查人:陈剑文

调查时间:2015.6.13


保护区编号

35FQ1000

地质遗迹编号

JDFQ1002

地质遗迹名称

典型地层剖面(罗坑组)

照片号

JDFQ1002

地理坐标

经度:116°52′34″

地质遗迹类型

地质剖面大类、典型沉积岩相剖面、罗坑组地层剖面

纬度:26°52′12″

高程:301m

基础数据

长度:

宽度:

高度:

备注


地质遗迹描述

指整合于翠屏山组之上,溪口组之下的一套灰、灰黄色中薄层砂岩、细砂岩、粉砂岩、泥岩的地层。下以中厚层状砂岩、细砂岩与翠屏山组分界,上以风化成黄、灰黄色泥质粉砂岩与风化成紫红、紫灰、褐黄色,常具球状风化的溪口组石碧溪泥岩段分界,或与条带状角岩化硅泥岩、新祠角岩段分界,或与兰田灰岩段分界。

福建省区调队于1965年发现晚二叠世晚期地层,并引用“大隆组”一名,省内广泛应用。杨遵仪等于1987年根据生物群建立“雁石组”。李兼海等1994年创名——罗坑组。正成型为清流县城南35km李家乡罗坑村村北剖面。

实景照片

清流罗坑罗坑组实测剖面


保护等级

县级

科学价值

较高

自然完整性

完整

稀有性

一般

历史文化价值


美学观赏价值

一般

环境优美性

较好

通达性

保护现状

已保护

建议保护措施

保持自然状态

调查人:黄茂鸿、卢传亮、孟耀

审查人:陈剑文

调查时间:2015.6.13






保护区编号

35FQ1000

地质遗迹编号

JDFQ1003

地质遗迹名称

断层(九龙湖洞穴断层)

照片号

JDFQ1003

地理坐标

经度:117°02′6.69″

地质遗迹类型

地质构造大类、中小型构造、九龙湖洞穴断层构造

纬度:26°01′3.73″

高程:360m

基础数据

长度:1km

宽度:

高度:

备注

正断层

地质遗迹描述

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。它大小不一、规模不等,小的不足一米,大到数百、上至千米。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。几何要素断层由断层面和断盘构成。断层面是岩块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。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,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,断层面之下的称为下盘,如断层面直立,则按岩块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。

九龙湖洞穴断层位于清流人园区九龙洞洞口处,为正断层,断层长度约1km,走向为NE向。

实景照片

保护等级

县级

科学价值

一般

自然完整性

完整

稀有性

一般

历史文化价值


美学观赏价值

较好

环境优美性

较好

通达性

保护现状

已保护

建议保护措施

保持自然状态

调查人:黄茂鸿、卢传亮、孟耀

审查人:陈剑文

调查时间:2015.6.13